2009年5月29日星期五

叶茂中:传播的力量是颠覆性的

   素有广告鬼才之称的叶茂中,在目前的中国广告界,应属当之无愧的大佬。通过早期的《广告人手记》、《三木丛书》,彼时的叶茂中就已经成为许多大专院校广告专业学生心中的广告"教父"。风雨十载,如今的叶茂中无论从策划的案例积累还是自己企业的发展上,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。策划给他带来了名声与口碑,带来了财富,也带来了一些心境的变化。8月26日,北京财富中心顶层,在叶充满艺术气息的办公室里,记者走近了这位传播奇人。

    "传播让客户主动找你"

    记者:您认为,广告公司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是什么?

    叶茂中:做广告,也是一种方式的传播。我1989年拍了第一个广告片,到1993年的时候,我明白了一个道理,那就是:你不能去找客户,因为不知道客户究竟在哪里,而应该让客户来找你。从那时开始,我就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推广,致力于"写成名",从最初的《广告人手记》到《三木丛书》,形成了一定的影响;到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,我就投入更多来进行自我形象的传播。几乎是一手赚了钱,一手就拿去给自己打广告了。我是国内第一个在航空杂志上做广告的人,把自己的头像放在杂志上。那时候《中国民航》一期就是十几万,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,觉得广告人为什么还给自己打广告?其实,这是必要的投入,因为你必须以此把对手甩在后面。

    我的想法是,毛主席说过"乞丐不要和龙王比宝",要找到自身的优势。我的公司论规模,论名气都比不上那些大公司,但是,我可以比人。我富有激情,而有激情才能产生好的创意。我就用我个人的传播来带动整个公司的发展,事实证明,这条路是走成功了。我充分享受到了传播带来的好处,很多客户都慕名前来,有一部分甚至是对我闻名已久,带着感情来与我合作。传播的到位,让客户知道我在哪里,主动来寻求合作,让我的公司超越了一般的竞争。在中国出名是最划得来的事,因为人多,传播产生的影响大,获得的收益自然就大。所以我个人认为广告公司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其实就是传播力,一个广告公司既能传播自己又能传播客户的品牌,就抓住了竞争的根本。

    "传播让人获得更多机会"

    记者:您当年成名的时候正是中国广告业的飞跃期,您认为这个时机是您成功的关键吗?

    叶茂中:在任何一个时期都能获得成功,只不过我做得早,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而已。机会能磨练人,让人向成功不断靠近。而机会又是从哪里来呢?我认为是靠传播获得的。传播拥有惊人的力量,能弥补时间和空间的缺憾,让你的信息更快地到达客户。缺乏传播造成的状况就是,你和你的客户实际离得很近,却彼此互不知晓,咫尺天涯,令人叹惜。

    "有效传播的力量是颠覆性的"

    记者:是否当初传播的途径更加容易,成本也更低?

    叶茂中:的确如此,当初媒体的数量比较少,因而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大。现在媒体数量剧增,产生了海量的信息,其中有很多冗余,干扰了人们对有效信息的接受。传播产生最佳效果的关键就是,不能等所有人都明白了再去做,而要比别人做得更快,这样才能产生颠覆性的成果,否则就不是成功的传播。如何让传播产生颠覆性的成果?这就需要依靠敏锐而准确的判断。

    记者:那您认为广告公司的传播力是如何形成的?

    叶茂中:这是一个立体传播的时代,传播的方式复杂多样,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。可以拼时间,十年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,慢慢累积实力,这是一种方式。但是,生命是有限的,成功的速度甚至直接决定了成功的意义。而好的传播途径会大大节省你成功的时间,从某种意义而言,相当于延长了你的生命。

    处在综合竞争时期,大家的基础基本一致,那么传播内容的价值就决定了传播的效果。而有价值的内容取决于想象力和创造力,同时是需要积累的。我每年都要写一本书,将全年的案例进行仔细分析,目的就是与客户进行深入的交流,致力于提供更富价值,更具创意的传播内容,沉淀下来才能产生智慧。

    "广告界需要提高自身传播力"

    记者:您对传媒创新年会怎么看?

    叶茂中: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在我印象里是今年三月在上海举办的,影响很大。但当时好像没有广告公司这一块的内容。其实广告公司也属于传媒,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传播力。希望第二届年会能有广告公司的代表参加,交流关于传播与发展的经验,探讨增进各自传播力的有效途径,这是很好的事。权威的、富有公信力的奖项也很吸引广告界的目光,尤其评奖的角度与概念将会是业界关注的重点。我们期待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为中国广告界带来新的思想碰撞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