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黄光裕(12):黄俊钦的钱比我多
阅读黄光裕,不免要阅读到另一个人,那就黄光裕的大哥黄俊钦。
黄俊钦是黄光裕从商生涯上的领路人,也是落难时的同命人。
只是与弟弟黄光裕声名大震相反,大哥黄俊钦的曝光率几乎为零,以至于他的名字出现在2004年胡润的百富榜上时,黄光裕笑称:"这回胡润总算把他揪出来了。"
黄俊钦比黄光裕大3岁。在家人的眼里,黄俊钦有技术方面的天才,从小就对组装电器着迷。有一年春节,他花了200元买了一个电视屏和一堆配件,在大年三十晚上鼓捣了整整一宿,初一早晨全家人一醒来,竟然惊喜地发现,他们可以用黄俊钦组装的电视机收看节目了。
1985年左右,16岁的黄光裕便跟着19岁的黄俊钦开始出来闯荡了。刚开始做的是倒卖小电器的生意,兄弟俩背着大旅行袋,装满了收音机、电子表之类的东西,从广东背到北方去卖。那时做这种生意是要冒很大风险的。当年黄俊钦便因为倒卖电器产品,被呼和浩特警方以投机倒把查扣。
经过一番波折,两兄弟于1987年来到北京发展,共同创立了国美电器。做生意之余,黄俊钦通过自学,掌握了无线电技术和计算机知识。在1988年,当时只有三四家门面的国美就开始用电脑收款,这在当时北京的很多大商场都是罕见的。而电脑上使用的程序就是黄俊钦自己编写的。
1993年两兄弟分家。黄俊钦创办了新恒基集团,开始以罕见的低调在房地产业急速扩张,先后在北京和外地相继开发了新恒基国际大厦、北京静安中心、鹏润大厦(后转让给黄光裕)、沈阳新恒基中心、新恒基高科技大厦、皇家里兹饭店、沈阳新恒基大酒店、新恒基世贸饭店和朝来森林公园别墅等项目。除了房地产,黄俊钦还涉及生物医药和网路通信等领域,并于2002年收购了上市公司山东金泰。
黄俊钦属于那种干一行钻一行的"技术迷"。在盖鹏润大厦时,黄俊钦已经开始研究建筑设计,并亲自上马操刀,节省了很多空间,大大提高了利用率。
一直有传言,说黄俊钦、黄光裕的关系曾经闹得很僵,他们甚至一度叫自己手下的保安互相对峙。黄光裕对此传闻进行了澄清:"那是手下人不懂事。"黄光裕认为,兄弟之间意见不和、从而发生争吵,那是很正常的事情,但没有根本的、不可调和的矛盾,因为两个人有各自不同的企业。
有人曾问黄光裕"兄弟俩到底谁更有钱",黄光裕回答:"他比我有钱,只不过他没有上市罢了,他产业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。"
外界看来一直不和的两兄弟,其实一直联手在做一些大事情,像推出"国美第一城"的国美置业房地产公司,其实上一直是由两人共同操盘,尽管黄俊钦在其中并没有股份,但国美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均在黄俊钦的指导下进行。这次两人同时落难,更是说明了这一点。
2006年,黄俊钦、黄光裕兄弟曾因其早年间一批总额13亿元的违法违规贷款,曾被公安部正式立案调查。据报道,官方调查结果显示,至少有13亿元的问题贷款在鹏润和新恒基之间密切流动,最终流向境外,形迹可疑。这些资金既构成了上世纪90年代黄俊钦兄弟创业期的"第一桶金",在2000年之后也继续支撑其扩张。
更重要的是,黄光裕出事,有着连接他们兄弟俩的一个重要人物刘芳和重要载体ST金泰。
知情人士称,ST金泰的自然人流通股股东好几个叫刘芳的,此前监管部门调查的是深圳刘芳,而在其余几个刘芳中,其中一个是河南刘芳,与郭京毅有着密切关系。郭京毅不仅利用职权通过张玉栋收受贿赂,还经常炒作股票。郭京毅在股票炒作方面谨小慎微,经常是直接将上市公司董事长叫到北京,然后在郊区的高尔夫球场,大家都换完运动服,在没有任何通讯工具后,郭京毅才会跟上市公司董事长详细交流股票二级市场的情况。
黄光裕遭遇中行贷款调查,让郭京毅心有余悸,他放弃了中关村的炒作,而是瞄上了黄俊钦控制的ST金泰。让郭京毅更为放心的是,ST金泰里面已经有好几个刘芳介入,自己这个刘芳进入会比较安全。深圳刘芳能在ST金泰停牌前大量买入,是否得到他人故意释放的内幕消息未可知,目的就是要将监管部门的调查视线引向深圳刘芳身上,但最终刘芳暴露了郭京毅跟黄光裕之间的关系。
黄光裕一案牵涉公安部、商务部等多个部门,国家不会允许任何人建立起来这样一个利益集团。
一路汗水偶尔掺杂着泪水,坐拥亿万财富后,黄光裕因"操纵股市"和"变相行贿",而陷入囹圄,走上不归之路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