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黄光裕(14):体验财富失重的感觉
中国首富的感觉如何?无论是财富、福布斯,还是胡润,每推出一位首富,媒体都会问这一共同的话题,而每一个首富都会以谈漠的方式回答,认为这只是一个评价,只是一个纸面财富,这是一个金钱概念,这没有意义。而没有那个首富会说,做首富真好。
黄光裕在蝉联胡润百富榜榜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"这只代表社会对我们公司的一个评价。""我从未计算过自己的身价——觉得算这个没什么意义。其实,中国的富人很多,而且我对'中国首富'这个提法也没任何概念。"
黄光裕还表示,他并不喜欢此类排行榜曝光自己的财富。在公开场合,黄光裕还对其拥有如此庞大财富的感觉,做了如下的回答:没感觉,假如你在不停地发展自己的事业,那么它就不是财富;如果停下来了,它或许是。但最大的可能是,今天你一无所有,但明天你什么都有了,而后天你又回到了起点。
在现实语境中,资本与权力一样,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词,人们还不敢畅所欲言,说出真相,而宁愿自处于"无知之幕"。中国搞市场经济,资本是一种稀缺要素,长期"依赖进口"。而私营企业、"民族资本"尚在发育成长中,经济增长依靠它们,就业希望寄托于它们。
所有的富豪们都有着强烈的追逐金钱的欲望,这无可非议。黄光裕的最大兴奋点是什么?他回答说:"刚开始是以赚钱为最大的快乐,但后来考虑更多的是这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,对社会的影响如何?在商言商,我们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乏很多技巧和手段,但最好的买卖是参与的各方都能赚钱,即使是消费者买了东西回家,都觉得不赔钱。"而黄光裕觉得,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就是"总觉得时间不够用"。
这时间不够用,是不够用于投资,不够用于奢侈,绝对不是不够用于慈善,不够用于修身。这十年,中国问题富豪多,"富豪榜"被讥为"死猪榜"。对于富豪被查,有人怀疑是选择性"打击报复"。有人提出"仇富"的解释范式,说中国人有"仇富"文化基因,有"红眼病"这种时代病加流行病。还有人拿富豪的素质说事,说他们文化程度低,没有远大理想、崇高追求。种种说法,各有道理,各有漏洞,都不能完整解释中国富豪何以纷纷落马。连胡润自己也称,百富榜犹如一纸魔咒,上榜的人中,不到5年,落马者竟然将近1/3。
但首富们仍然希望上榜,每个首富都会在心底中说:首富,感觉真好。尽管黄光裕也说:"因为这个榜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,企业的效益才是最重要的,我不是为了胡润而存在的"。但他们都要为证明自己的才华与智慧而存在,作为成功的商人,还是得让财富数字,哪怕是纸上财富,来证明自己的才华与智慧。
另外,他们有着强烈的操纵欲望,这不仅指市场,不仅指资本,还有着对社会的征服,这是一种无以伦比的快感。当首富,能够让人才、信息、金融等各种资源都向他靠拢。据黄光裕身边人讲,黄光裕2005年被评首富后,能感觉当首富的这些优势,让他有快感。他自己有时候似乎表现出不在意的样子,实际上是很在意的。比如吃饭的时候别人提起来,您是中国首富,我们与您合作是我们的荣幸。他就说:不要提首富,不是我情愿要当的,都是别人评的。但实际上,无论是在与供应商谈判,还是在地产上,黄光裕每次还是用足了首富的头衔。每当听别人这么说的时候,黄光裕都心中暗喜。他认为自己,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?就像古代的凯撒。在很多事情上,他实际上都是仅知皮毛,但却非常自信,认为自己无所不能。甚至认为自己有创造力,能创造新的消费习惯。
首富是人,不是神。拥有当首富的快感,这无可非议。但问题,当首富真的有了这种快感后,往往会失重,失重就会摔跟头。黄光裕如此,其他首富也如此。
首富,往往会在体验财富失重的感觉中,雄心爆满,无所顾忌,最终在失重中殒落。在黄光裕第三次成为中国首富时曾表态,首富名号对他而言无关紧要,而让国美成为一家国际化的企业、到2015年成为世界家电连锁第一名,这才是他的希冀。宏愿犹言在耳,黄光裕的身影却开始渐渐淡出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