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8日星期五

阅读黄光裕:“人,都是被自己打败的”

阅读黄光裕(15):"人,都是被自己打败的"

 

中国是一块新兴的市场,浩荡的财富盛宴、风雷激荡的转型社会蕴藏着无穷机遇,很多先知先觉者如果运气足够好,或是胆量足够大,都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。但不管你说黄光裕的成功是建立在个人的能力、努力上,还是建立在投机、运气之上,全都无法否认黄光裕是一个充满激情、善于捕捉、认真进取的商人。

国美也许算不上中国最好的私有企业,但却是野心和财富的代名词。没有荣智健的名门身世,没有丁磊的知识标签,黄光裕用不到20年的时间,从一个潮汕穷山村的农村孩子、一个连初中都没有读完的"个体户",成为坐拥数百亿资产的富豪。从草根到胡润榜富豪,在黄光裕身上曾经完美演绎了一代中国人的创业梦想。

黄光裕创造的国美模式,即便在他去职后仍然能够保持前行的姿态。就是他的对手,也没有一丝贬低国美模式的意思。"与黄光裕较真到底的铁腕魅力女人"格力空调总裁董明珠就认为,黄光裕出事与国美扩张的模式没有关系,"企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伤害别人,对社会有用,在这种前提下,它的发展和它的扩张只会受到更多人的拥护和支持。"

但黄光裕却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名望、事业,竟然使自己的功业及身而止,使自己的辉煌犹如夜空中一闪即逝的流星。正如黄光裕自己所言:"任何时候,人,都是被自己打败"。黄光裕没有败在对手的阵前,却崩溃于自己的内心。

"潜规则"起家,又毁于"潜规则"。不容否认,在许多企业起步的早期阶段,当政策界限不够清晰,法制不健全、不完善的时候,有人打"擦边球",有人"闯红灯",这种一时的侥幸,不能意味着"成功",更不能视为经验。但黄光裕却屡试不爽。"国美本来就不是正常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,而是一个在法律边缘地带游走的怪胎。"因此人们也认为黄光裕"出问题是早晚的事。"

尽管黄光裕讲:"做买卖天天都会遇到各种诱惑,但我想我做到了不贪婪。"但黄光裕最终还是毁于贪字。资本具有天然的扩张冲动,人本来是资本的所有者,但资本作为一股社会性力量,反过来控制了人。从银行及股市大量套现的黄光裕有着冲天的豪气,有着强烈的操纵欲及征服欲。而无论是企业的失败,还是人的失败,又多半是起于贪婪。

物欲是一种贪欲,价值观是一种禁欲。贪欲是无固定目标性的,而只有价值观的导向才可以将所有人的内心力量动员起来、集中起来,创造卓越。禁欲不是禁止欲望,欲不可禁,而是佛家所说的"转移欲望",将欲望转移到指向性的价值观上来。所以,贪欲是一种盲目的欲望,而禁欲是一种目的性的欲望。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曾说,做企业最难的事情一是不贪,二是明白自己的方向。《心经》的第一句就是"观自在",但是,这实在是太难了。

偏好从直觉出发、而非依赖更深入而周密的战略性思考,曾成为黄光裕的经验之谈。黄光裕自己承认:"我是要求速度的,尽快实施,我不会花3个月来谋划,把这个规划书的标点符号都给它改清楚了,再去实施。我是边做边修正。一件事只要有三分把握,我就去做。""并不是没想清楚、没看明白就去做。大意就是想、调整和做基本上同步进行,不要多谋少决。"在黄光裕看来,三分就是一种感觉。"某些事情,市场已经给你机会了,就要立即拿出行动,狭路相逢勇者胜。实际上,做事和择业是不同的。择业肯定要更小心,但做事情不能每天停留在研究、讨论、调研和犹豫不决上。"很长时期内,黄光裕的行走就像手拿两块板砖涉水,脚下一块,手中一块,要不断地放下手中那一块以便落下另一只脚,但同时要拿起脚下的那一块,并且腾挪的速度还不能慢,因为人家在后面撵得紧。

我们的企业家似乎忘了,瞬间的爆发或许只需要企业家自身的一块长板,而长久的成功却往往取决于企业家自身的一块短板。更何况企业家赖以成功的长板往往又在企业的发展中成为短板,看不到这一点,失败也就会在眼前了。

古人讲:"懵懂而死,与草木同朽;悟道而生,是为永生。"《哈利·波特》有一句很经典的话:"对一个魔法师来说,死只是生命的另一次冒险"。希望我们的企业家能够在死亡的冒险中悟出生的道理来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